为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,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,增强社会责任感,近年来,黎平县积极推行学校劳动教育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一是常态化养成教育,促进学生习惯形成。在各学校建设劳动实践基地,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技能比赛,深入开展劳动技能教育、劳动礼仪教育、劳动安全教育、环境保护教育等劳动养成教育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,逐渐养成崇尚劳动、热爱劳动、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。截至今年10月,全县中小学共建有劳动实践基地153个,组织开展和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技能比赛325场次。
二是优质化创新设计,促进学生个性发展。指导各学校因地制宜,结合校园文化建设,将红色文化、地方美食、传统文化等融入劳动课程中,发展建立“编红军草鞋”“品味美食”“古法造纸”“侗布蜡染”等劳动社团,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。截至目前,全县中小学共建有劳动社团314个。
三是多元化课题设计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深入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,从课内到课外,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工作载体和学生的创造潜力,围绕丰收成果、剪纸艺术、科技成果、红军草鞋等内容多元化设计课题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2023年以来,全县各学校共设计劳动课题26个,劳动课件240余个。
(县教科局 龙泽祥)